晶振内部结构揭秘:石英切割与封装工艺详解

2025-09-19 22:26:37 晶振厂家星光鸿创XGHC

        

晶振厂家

晶振的性能稳定性,来源于其精密的内部结构与制造工艺。从肉眼难见的晶体片到高密封的金属外壳,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它的频率精准度与使用寿命。

一、晶振的基本结构组成

        晶振主要由五部分组成:石英晶体片、电极、引线、电极焊接层、金属盖封装。晶体通过压电效应,当施加电压后晶体发生机械振动,从而输出稳定频率信号。


二、石英晶体切割方式对性能的影响

        不同切割方式决定不同温漂特性:

• AT-cut:温度稳定性好,应用最广泛;

• BT-cut:高频用,温漂特性略差;

• SC-cut:温补振荡器专用,适合高精度时钟。

         切割角度误差仅需 1°,频率误差便可能达几十 ppm。


三、电极制作与镀膜技术

        晶体表面需蒸镀金属电极(Ag、Au),常采用光刻或离子束溅射法形成薄层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调频阶段,通过离子蚀刻微调电极厚度,以校准频率精度。


四、封装形式与气密焊封工艺

        早期晶振使用HC-49金属封装,而现代主流为陶瓷SMD结构(如1612、2016、2520、3225)。

        采用金锡焊封或激光焊封技术,内部充入氮气防潮防氧化。气密性可达10⁻⁹ atm·cc/sec。


五、高可靠性晶振的创新设计

        高端晶振通过陶瓷+金属盖复合封装,能有效抵抗震动与湿度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汽车级产品通过AEC-Q200测试,能在125 ℃下长期运行。

        部分厂商还开发出双晶片并联结构,以降低噪声与漂移。


六、专业晶振供应商提供结构优化服务

        我们拥有丰富的晶振结构设计经验,可为客户提供切割角度建议、频率补偿设计、封装选型等技术支持。

作为专业晶振供应商,我们提供全系列SMD封装型号,支持定制化设计与批量优惠。
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晶振类目
QQ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