晶振等效阻抗(ESR)对晶振起振的影响详解
在晶体振荡器的设计与应用中,等效串联电阻(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, ESR)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。它不仅影响晶振的起振条件,还会影响整个振荡电路的稳定性与相位噪声。本文将详细解析ESR的物理意义、公式推导及其对起振的影响。
晶振的等效电路模型
石英晶体的电气特性通常可以用BVD(Butterworth–Van Dyke)等效电路来表示。该模型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
电感 Lm:表示晶体的动能储存部分;
电容 Cm:表示晶体的弹性储能;
电阻 Rm:表示晶体的能量损耗,即ESR;
并联电容 C0:表示晶片与引脚之间的静电电容。
因此,可以认为晶振的等效电路为:
Z = Rm + jωLm + 1 / (jωCm) 并联 C0
其中,ω = 2πf。
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
当晶体工作在串联谐振时,其电抗部分互相抵消,电路阻抗最小,此时频率为:
fs = 1 / (2π√(LmCm))
当晶体与外部负载电容一起形成并联谐振时,频率略高于串联谐振频率:
fp ≈ fs × √(1 + Cm / (C0 + CL))
其中,CL 为负载电容,通常由两侧匹配电容及PCB寄生电容决定:
CL = (C1 × C2) / (C1 + C2) + CPCB
ESR 对起振条件的影响
晶体振荡电路能否起振的核心条件可由巴克豪森(Barkhausen)判据描述:
Aβ ≥ 1 且 相位移 = 0°
其中,A 为放大器增益,β 为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。
在晶体振荡电路中,ESR 表征了晶体的等效能量损耗。当 ESR 过大时,电路的总回路增益不足,难以满足起振条件,表现为电路不振或起振时间过长。
理论上,起振条件可近似表示为:
Rm ≤ Rcrit = Ramp / A
其中,Ramp 是放大器允许的最大负载阻抗,A 为电路增益。当晶体的 ESR 超过 Rcrit 时,振荡将无法建立。

ESR 过大的影响
起振困难或完全不起振;
起振时间明显延长;
输出波形畸变、抖动增大;
长期工作下频率稳定性下降。
因此,在选择晶体时,需确保其标称 ESR 小于振荡电路允许的最大值。通常 MCU 或主控芯片数据手册会给出推荐值,例如 50 Ω、70 Ω 或 100 Ω 以下。
降低ESR带来的好处
当晶体的 ESR 较低时,其损耗较小,能更容易被放大器驱动,表现为:
起振更快,启动时间短;
输出波形更纯净,谐波失真低;
频率温漂更小,稳定性更好。
设计与选型建议
在实际设计中,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晶振起振性能:
选用低 ESR 晶体,优先考虑 40 Ω 以下型号;
合理配置负载电容,使 CL 与晶体标称值匹配;
缩短晶振引线与接地路径,降低寄生阻抗;
使用具有较高驱动能力的振荡放大器。
晶振的等效串联电阻(ESR)在振荡电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不仅决定了晶体的能量损耗,还直接影响振荡器能否可靠起振及其频率稳定性。低 ESR 晶体在通信、工业控制、车载电子等领域均具有显著优势,是高性能时钟电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