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功耗晶振设计指南:移动设备中的续航优化方案

2025-10-10 11:10:46 晶振厂家星光鸿创XGHC

        在可穿戴设备与 IoT 终端飞速普及的当下,设备续航能力成为用户核心关注点,而低功耗 晶振作为关键时钟源元件,直接决定了电池寿命的长短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
低功耗晶振的重要性

        从低功耗 晶振的重要性来看,晶振在设备运行中扮演着时钟源的核心角色,即便设备处于待机模式,晶振也需持续工作以维持基础计时与唤醒功能。这意味着晶振的功耗会持续消耗电池电量,因此降低晶振的驱动功耗,成为延长移动设备续航的关键突破口,能为设备带来显著的续航提升效果。

移动设备的能耗挑战

        移动设备面临着严峻的能耗挑战。智能手表、蓝牙耳机、医疗终端等设备,受限于小巧的体积,内部空间极为有限,这不仅对元件的封装尺寸提出严格要求,更对能效水平设定了极高标准。而低功耗 晶振恰好能适配这一需求,其在 1.2~1.8V 的低电压范围内即可实现稳定振荡,无需额外的高电压供电,大幅减少了设备的整体能耗,完美契合移动设备的设计痛点。

晶振功耗与驱动电压关系

        深入探究晶振功耗与驱动电压的关系,会发现晶振的驱动功率与振荡电压呈平方关系,这一特性意味着驱动电压的微小降低,都能带来驱动功率的大幅下降。因此,在电路设计过程中,优化电路增益与调整驱动电平,成为降低低功耗 晶振功耗的核心手段,通过精准控制这两个参数,可在保证晶振稳定工作的前提下,将功耗降至最低。

RTC晶振与主时钟晶振差异

        RTC 晶振与主时钟晶振存在明显差异,二者在设备中分工明确。

RTC 晶振(32.768kHz)凭借极低的功耗优势,主要用于设备的长时间计时功能,如记录时间、日期等,即便设备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,也能以微弱功耗维持正常计时。

        主时钟晶振(16~40MHz)则具备更高的频率,主要应用于设备的高速运行模式,如数据处理、无线通信等场景,为设备的高性能运转提供稳定时钟支持。系统通过智能切换这两种晶振的工作模式,可在满足不同场景性能需求的同时,实现性能与功耗的动态平衡。

低功耗系统的晶振选型建议

        针对低功耗系统的晶振选型,有明确的建议可供参考。在元件选择上,应优先挑选低 ESR(等效串联电阻)、低驱动电平的低功耗 晶振,这类晶振本身的能量损耗更小,且对驱动电路的功耗要求较低,同时 2016/1612 等小尺寸封装的晶振,能更好地适配移动设备有限的内部空间;此外,采用 MEMS(微机电系统)结构的晶振,可进一步减少启动电流,避免设备启动时出现瞬时高功耗,从启动阶段就实现能耗控制。

专业晶振供应商的低功耗方案

        我们提供全系列低功耗晶振(包括RTC、MCU时钟与无线通信晶振),可定制电压等级与功耗曲线,批量供货享优惠价格。
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晶振类目
QQ客服